三月的京郊,草绿花香。往年这个时候,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转年村的老李都要忙着把荒弃一冬的玉米秸秆从地里面清理出去,好为即将开始的春耕做准备。今年此时,63岁的他却不再为这项农事而劳碌和犯难。“现在这道工序都交给合作社了,工人们直接把机器开到地里免费帮我们秸秆粉碎打捆,不但给我们减轻了负担,也把秸秆利用起来了,避免了浪费和污染。”老李一脸满意地告诉记者。
怀柔区地处山区,许多乡镇的土地状况与宝山镇类似,地块零碎且分布不均,很难进行规模化的秸秆粉碎作业。
为了处理玉米秸秆,当地的村民们想尽了办法,有的堆积在地头、有的丢弃水沟,直接造成了面源污染。虽然有的村民选择了田间捡拾打捆的办法,但因劳动强度大,又不知打捆后如何利用,只得慢慢放弃。
北京市早已在全市推广了适合平原地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面对全面杜绝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要求,探索适合山区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成为市农机部门一项必须解决的紧要课题。
针对山区秸秆综合利用难点,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区两级农机管理部门共同总结探索出怀柔山区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而老李所指的由合作社北京小白河种植专业合作,作为乡镇实施秸秆全程机械化综合利用的主体,已经在该区进行了一年的试点示范。
日前,记者在北京小白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秸秆作业车间看到,套好袋、打成捆的干储秸秆饲料整齐码放一起,堆积有三四米高。据合作社的工人介绍,这些都是通过一台自走式称重控制压捆机的机器从田间压缩打捆后运输过来的。由于这台机器操作方便,适合山区田间作业,一天的秸秆压捆作业能力能达到20亩地的规模。在车间的另一头,还有一种被绿色塑料膜紧紧包裹的秸秆饲料。据介绍,它们是通过一种新型的秸秆膨化机对切段秸秆进行粉碎膨化处理后,再进行15天左右时间的发酵,加工而成的一种富含微生物、营养成分更高的膨化饲料。
“这些秸秆都是从合作社所能覆盖的12个山村收集而来的,政府每亩给作业补贴50元,加工成的两种秸秆作为牲畜饲料,主要销往内蒙古、河北和怀柔当地的一些养殖场。”合作社理事长赵莉苹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分以来,合作社就收集并销售了约2000吨压捆秸秆,销售额达到80万元。
为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全覆盖,据怀柔区农机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根据乡镇玉米种植规模,共设立了13个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示范试点。同时,由区农机服务中心与乡镇政府、秸秆收集利用合作社(大户)共同研究,确定秸秆利用方式和机具配备方案,做到因地制宜。
据了解,目前怀柔山区主要推广六种秸秆处理模式,使用秸秆捡拾打捆机对秸秆进行打捆收集,然后进行饲料化或肥料化等利用;在田间使用车载称重控制玉米秸秆压捆机对秸秆进行压块装袋,加工成秸秆饲料;使用秸秆膨化机对秸秆进行膨化处理,加工成膨化饲料;使用固定式方捆压块机对秸秆进行压块装袋,便于运输销售;使用固定式秸秆粉碎机对秸秆进行粉碎直接用作饲料;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
此外,为减轻秸秆收集利用合作社(大户)负担,区政府拿出专项补贴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以50元每亩的标准进行作业补贴。另外,区农机服务中心也通过市、区两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敞口补贴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尽力减少合作社(大户)投入。
目前,怀柔山区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已被北京农业局认定为一种山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成熟模式,今年面向全市七个山区推广,加快推进全市山区秸秆综合利用进程和全市秸秆禁烧工作。
“今年全市将按照基本模式全覆盖,典型模式再推广的思路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面综合利用,力争全市农作物秸秆无火点,综合利用率达到98.5%。”市农业局农机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