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黑龙江省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9年,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在深入推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推进“六抓”,加快建设“六个强省”,积极应对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民生持续改善,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初步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左右,均运行在合理区间。
1.稳就业托实民生底线%,失业人员再就业43.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3万人,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53万人,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5%左右。
2.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506.6亿元,同比增长5.8%。1-11月,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1187.6亿元,11月份,全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77个百分点。积极支持“百大项目”投融资,授信额度949.2亿元,实际发放贷款310.3亿元。
3.稳外贸保持较好势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861.4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出口总额增长18%。与“一带一路”沿线.稳外资持续扩大增量。全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4家,增长9.8%。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企业)158个,全省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增长15.6%。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预计实现1575亿元,增长5%。
5.稳投资增强拉动能力。发挥投资稳定器作用,全力抓好“百大项目”,全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会增长5%左右,基础设施投资提高22.6%,全省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个数增幅同比提高38.2和34.1个百分点。
6.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制定出台促进产业、投资、消费、招商等一系列支持引导政策,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市场对我省良好发展基础和特有的优势潜力有了更深刻认识,“投资必过山海关”的市场预期和社会认同增强,新登记市场主体45.8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近10万户、增长12.4%。
1.精准脱贫成效显著。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强力攻坚,贫困发生率由0.65%降至0.07%,剩余10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剩余5个国贫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为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大国考断面治理力度,优良水体同比上升16.1个百分点。增强污水和垃圾解决能力,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以上。淘汰县级城市建成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1137台,完成燃煤电厂1362兆瓦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2%,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3%。
3.重大风险有效防控。坚持底线思维,对梳理出的风险点逐一制定方案,持续动态排查整治重大风险隐患。强化政府隐性债务预警和管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有力治理金融乱象,化解重点企业信用风险,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1.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关于重塑营商新环境的意见,实施《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市县三级建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机构。从上学难、看病难、难、办事难等问题入手,推进“办事不求人”制度化。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网上办、一次办、我帮办”,建成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和数据交换平台。不动产一般登记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开办时间由8天压缩至3天以内。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坚定不移执行小煤矿整合关闭标准,两年累计关闭煤矿256个,淘汰落后产能1805万吨,淘汰落后煤电机组27.5万千瓦,促进钢铁产业优化升级。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初步核算全年减税降费274亿元左右。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交投集团省管收费公路806.7亿元债务实现重组,龙煤集团和建投集团债转股项目65亿元。完成124户僵尸企业出清。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由20%降至16%。落实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电力直接交易等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9.3亿元。
3.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农垦、森工行政职能移交和人员安置基本完成,市场化改革深入推动,组建完成伊春森工集团,伊春市完成行政区划调整,龙煤集团改革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实现盈利16.5亿元。七个省级产业投资集团运行效率持续提升,组建目标规模100亿元的龙江振兴基金,推进31家农信社改制,批筹农商行8家。38户地方国企完成混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全面启动,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脱钩和集中统一监管取得较好进展。以一重、东轻铝为代表的一批央企通过深化改革效益大幅度的提高,大庆油田剥离办社会职能基本完成。
4.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出台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意见及金融服务非公有制企业20项政策措施,设立民营上市公司纾困发展基金,拖欠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偿率达到65%以上,超额完成国家要求的年度任务目标。制定省级领导联系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发布民间投资重大工程包,民间投资环比逐步回升。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达到246.4万户。
5.人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加强与清华、北大等高校人才交流合作,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建立人才公寓,激励引导各类人才到龙江创新创业。以“头雁行动”留住科技领域“四梁八柱”,共安排资金6.38亿元首批支持92支“头雁”团队,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873人,新晋院士4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三年行动计划,高职院校、技工院校分别实现扩招4万人、3万人。
1.“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编制完成工业强省建设规划,实施“1+7+N”“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建设产业项目1517个、完成投资845.3亿元。围绕打造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项目519个,新和成生物发酵产业园、伊品生物科学技术、万里润达和鸿展燃料乙醇等项目建成投产。围绕打造石油及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项目37个,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一批大项目加快建设,神能宝清露天煤矿及2×60万千瓦机组、紫金铜业、建龙100万吨双高线.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在孵企业总数达到7063家,增长30.7%。新成立科技型企业1702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50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有效发明专利达2.5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5件,新光光电在科创板首发上市。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哈工程极地技术与装备等各类国家重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吸引配套项目落地。哈尔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引进阿里菜鸟物流、网易考拉云仓,全省网上零售额预计会增长32%。高水平承办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扎实做好年会成果应用转化。
3.“百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省市县三级聚精会神抓项目,集中推进“百大项目”建设,开展“百日会战”攻坚,落实省级领导包抓责任,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会三函”“承诺即开工”,推行“首席服务员”制,创新调度方式方法,强化财政资金保障,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全年共实施“百大项目”110个,总投资5428亿元,完成投资1325.8亿元,投资完成率120.2%,竣工投产27个。
4.招商引资势头良好。举办黑龙江(上海)产业合作交流恳谈会等一系列专项招商行动,实施“专班+园区”“目标+考核”等新机制,突出精准招商,编制产业招商地图、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投资指引,实施委托招商、专业化代理招商,绿地国际博览城、恒大文旅产业园、北京泰银生物制药、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宝能国际经贸科技城等一批大项目签约落地。
5.重要基础设施加强完善。继续推进牡佳高速铁路、绥芬河机场建设,佳鹤铁路改造、京哈高速哈尔滨—拉林河段改扩建、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配套工程等开工,三江平原14灌区田间配套工程、石化、汽车、食品等一批重要项目加快建设。交工一二级公路975公里,农村公路5509公里。哈尔滨地铁1号线三期投入运营。快速推进“气化龙江”,大庆—哈尔滨天然气管道徐深连接线、黑河支线按期贯通。
1.省会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加快打造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出台《支持哈尔滨新区改革创新促进高水平发展的意见》,高起点高质量推进哈尔滨新区建设。新引进产业项目101个,协议引资额2264亿元,新区GDP预计会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提高2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新区成为强劲增长极,省会城市龙头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发展。大庆入选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沃尔沃汽车二期项目投产,豫港龙泉等大项目开工建设。出台《支持四煤城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意见》,在四煤城布局3个玉米燃料乙醇项目,中国五矿石墨产业一体化项目在鹤岗市签约落地,鸡西市石墨产业优势加快释放,七台河江河产业园启动实施,加强电商产业培育,双鸭山众农联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农业供给优势和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做好转业转岗人员培训,提高矿工矿嫂就业能力。伊春、黑河、大兴安岭突出生态优势特色,注重完善自贸区片区功能,培育寒地试车产业,放大森林旅游特色优势,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促进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3.边境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实施守边固边工程,落实兴边富民行动计划,编制醉美龙江331边防公路规划,加快丹阿公路我省境内段建设,加强宽带及4G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抵边村屯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设置护边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支持边民就地就近就业。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启动实施。
4.县域经济进一步壮大。出台《支持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意见》,以龙头项目建设为牵动,绿色食品、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到68个,拉哈镇、下城子镇等一批工业小镇建设初具规模。全省农民创业人数达到160万人,创业纯收入达到380亿元。全省县域GDP增幅高于全省增幅。
5.对口合作扎实推进。深化与广东省对口合作,继续加强干部挂职交流,深入对标学习广东省先进经验,在园区共建及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龙粤两省、深哈两市累计签署合作投资项目达337个、总投资近3000亿元。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星湖生物发酵产业园、万鑫石墨谷、粤旺农业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牡丹江木业加工、双鸭山高效钾肥等项目建成投产,望奎县“北薯南种”面积达到1.3万亩,列入广东省2020年重点项目。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战胜严重洪涝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总产1500.6亿斤,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持续巩固。耕地轮作休耕1415万亩,大豆养殖面积增加1067.6万亩,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分别达到7470万亩和650万亩,新建生态高标准农田780万亩,建设高标准出口基地470万亩。秸秆还田率达到57.8%。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疫病,生猪实现恢复性生产,出栏生猪1702万头。奶牛存栏107.6万头,生鲜乳品质优势逐步扩大,肉牛出栏281万头。
2.一二三产加快融合。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坚持以“两头两尾”为抓手,延长玉米产业链,规模群体逐步扩大,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公司发展到1477户,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8%,飞鹤乳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功举办第二个农民丰收节、第七届绿博会和第二届国际大米节,北大仓“黑土地”牌大米蝉联国际大米节金奖,大米价值链加快提升。全方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0万个。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020家。
3.生态屏障作用逐渐增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启动实施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加强湿地和草原涵养保护,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安排资金41.9亿元,建立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体系。
4.旅游产业提质扩容。推进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叫响“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品牌,成功举办第二届全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伊春林区旅游影响力明显地增强。依托必到必游核心景区、重点旅游线路,深度开发独具特色的“冰爽”“凉爽”等拳头旅游服务产品。设立并使用好旅游诚信基金,规范旅行社及导游队伍建设,优化旅游市场秩序。五大连池、漠河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84亿元,分别增长19%、19.6%。来我省度假旅居的省外老年人超过290万人,增长16%。
1.高水平开放步伐加快。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运行,哈尔滨、黑河、绥芬河三个片区管委会挂牌以来,新签约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684.1亿元,黑河、绥芬河、东宁3个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正式运营,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发证运营。对俄边境口岸增至17个、对俄经贸合作区达到16个,互市贸易进口来源地扩展到15个国家。第六届中俄博览会和第三十届哈洽会形成合作协议和意向427项,总金额1860亿元,借助第二届进博会、中日经济合作会议等,扩大与日本、韩国、欧美、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2.跨境基础设施逐渐完备。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具备通车条件,黑河跨江索道开工建设,同江铁路口岸、黑瞎子岛公路客运口岸开放获国务院批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输气。哈尔滨、绥芬河中俄保税区功能加强完善,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增长8.6%,进出境人员增长13.2%。
3.中俄地方交流合作稳步拓展。热情参加举办中俄建交70周年和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系列活动,与全俄中小企业联盟“俄罗斯支点”共同举办了第五届中俄中小企业实业论坛,举办22项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框架内活动,中俄26个部委(省州)在中俄博览会期间举办53场地方合作活动。俄罗斯驻哈领事馆开始工作,成功举办第十届中俄文化大集及外交部黑龙江全球推介活动。
1.就业创业工作扎实推进。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企业转岗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和服务,扶持新增创业人员10166人,同比增长77%。开展政府补贴性技能培训20.1万人次。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帮助11686名退伍军人实现就业。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惠及职工73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月动态为零。
2.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三连增。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16.6万人,同比增长2.2%。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贴标准、基本公共卫生人均经费标准分别提高6.1%、25.5%,25个品种38个规格常用药品平均降价59%。统一全省城镇和乡村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并提高报销比例,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达到上年度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80%。做好市场供需衔接,保持“菜篮子”产品、生活必需品等重要民生商品有效供应。CPI预计上涨2.8%,发放价补联动资金2.06亿元。
3.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所有县域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8所。分层次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6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到1850个,新增养老床位1.5万张。市县“两馆”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普及率达到98.6%,建设各类体育场地设施2478个(处)。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6万户,完成棚户区改造2.8万套,农村危险房屋改造7.8万户。改造城镇老旧供热管网1212.8公里。巩固提升13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开展农村垃圾治理试点,整村改厕惠及13.3万户。
4.“平安黑龙江”建设稳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深化,刑事案件发案量持续下降,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开展殡葬、道路运输、人防等行业领域问题整治,完成大棚房清理。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8.5%和99.4%。开展安全生产“四大行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6.4%和27.4%。完成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抗洪抢险救灾夺取全面胜利。
总的看,2019年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有效保证了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价格总水平等预期性指标的较好完成;有效保证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城镇和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但从指标看,GDP增速与预期目标值相差0.5个百分点左右,主要是全国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持续加大,我省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攻坚期,一季度全省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二季度以来稳中趋缓、持续承压,经济虽然在合理区间运行,但与实现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预期目标相差4.1个百分点,主要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6%。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政府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做到只减不增,财政支出首次突破5000亿元,用于民生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1%。从工作看,一是“三偏”和“四个短板”问题还是制约黑龙江振兴发展的突出症结,体制性、结构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二是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依然较多,规上工业公司亏损面仍然较大,投资低速增长,消费需求趋于疲弱,人力资源集聚能力还需加强,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三是转方式调结构依然任重道远,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缓慢。四是部分地区财政收支平衡矛盾突出。五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既面临重大机遇也肩负重大责任,做好今年工作需要全省上下一起努力,实干奋斗。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在深入推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从“五大安全”战略高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解放思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集聚各类人才,加快建设“六个强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快速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力促经济稳步增长。坚持稳字当头,实现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左右,这是在连续两年经济提高速度低于5%的情况下,确定的需要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比较积极的预期目标,主要考虑我省办成了一些多年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高质量举措有效落实,经济慢慢的出现筑底回升的趋势,振兴发展成效正在显现。增长5%左右,既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有利于引导社会预期,也是保就业促增收的客观需要。同时考虑与GDP增长目标相匹配,确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提高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
——提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水平。发展综合质量效益、新发展理念、群众主观感受三个方面核心指标持续提升。新注册且有纳税申报科技型企业超过4800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20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2%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以上,新增营造林10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95%。
——民生水平持续改善。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稳步的增长幅度。猪肉、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稳定供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控制在3.5%以内,去年的物价涨幅虽然没有超过3%,但翘尾因素达到2.2%,还将有一些新的涨价因素,因此确定了这样的价格涨幅预期目标。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推动振兴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上来,经济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越要坚持高水平发展的战略定力,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
始终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围绕建设“六个强省”目标,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认清形势,顶压前行,主动认识变、把握变、引领变;从始至终保持定力和毅力,胸怀两个大局,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善于把握经济规律精准施策;慢慢地加强干劲和韧劲,强化责任落实,创新组织方式,工程化项目化推进工作,推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抢抓机遇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水平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作为新时代龙江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对省委省政府《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的100项任务措施狠抓推进落实,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加速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统筹结合促进优势发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把国家赋予的“五个安全”战略定位与自身优势结合起来,把中央支持与激发内生动力结合起来,把短期投资补短板保增长与长期招商调结构促增长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加快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注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强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大问题研究,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领域谋划部署一批具有新时代标志性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围绕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重点领域改革、制度型开放、生态优势转化、区域经济布局调整等方面研究提出一批关键性任务和创新性举措,同时强化多规合一,促进各类规划的配套衔接,推动龙江振兴在“十四五”时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0年,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任务,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咬定总攻目标,继续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强化产业扶贫,实化就业扶贫,深化消费扶贫,落实好兜底保障措施,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对脱贫户后续扶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抓好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省级环保督察,加强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基本淘汰县级城市建成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开展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解决城市供水二次污染问题,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消除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省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不断培肥地力。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三年行动任务,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运管机制,巩固提升剩余7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水平。
3.扎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认真排查整治重大风险隐患。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基础能力建设,建立企业债务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增量扩面,在支付风险、外汇监管等方面加强管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畅通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做好预警监测,加强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和处置。
4.继续推进“百大项目”建设。抢抓重要窗口期,总结好经验,采取更有效措施组织实施好“百大项目”,重点推进结转续建项目75个,完成投资718亿元,新增开工建设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1300亿元,实现“百大项目”两年建设近300个、投资总额超万亿、完成投资近3000亿。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动项目实施带动民间投资提高。重点快速推进牡佳高速铁路、佳鹤铁路改造、京哈高速哈尔滨—拉林河段、绥大高速、哈肇高速、锦西灌区等续建项目,确保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哈绥铁伊高铁、北黑铁路改造升级、醉美龙江331边防路、吉黑高速荒岗段及6000公里农村和林区公路、关门嘴子水库等一批大项目开春即开工,确保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海伦燃料乙醇、富裕益海嘉里、肇东星湖生物发酵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启动鹤岗机场、绥化机场及木兰和呼玛通用机场等建设。加快三江连通工程前期工作,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林海水库开工建设。推动中俄东线天然气落地加工,加快推进“气化龙江”,建设骨干支线管网及储备基地和设施。
5.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农业、生态、对俄合作、冰雪、矿产及产业基础等优势资源,强化产业招商。充分的利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区、哈尔滨新区、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合作区等载体,注重依托进博会、中俄博览会、哈洽会、国际大米节等平台,办好“央企龙江行”央地融合发展交流活动,引进战略投资者。紧盯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及日韩、欧美等重点地区,组织并且开展敲门式招商、代理招商。建立省市县(区)三级联动招商机制,强化招商考核。推广“首席服务员”制度,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
6.促进存量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重点企业规模效益倍增,促进规上工业公司增量提效,加强百亿级企业培育,推进小微企业加快成长,增强存量企业支撑作用。实施百亿级企业培育,推动重点企业规模效益倍增。对“老字号”国企要促进产业升级,焕发新活力。对“原字号”企业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对“新字号”企业要落实精准支持政策,创新科技金融,强化要素保障。对困难企业帮助破解难点、痛点、堵点,加强企业兼并重组、存量整合,提升质量效益。
7.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培育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石油及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抓好石墨资源整合、精深加工和产业布局,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石墨及深加工、有色金属、生物医药、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等15个重点产业向千亿级迈进。组织实施“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三年滚动计划,重点推动一批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推动豫港龙泉、燃料乙醇、飞鹤全产业链智能产业园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强化“百千万”工程考核调度,保证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形成推进落实的工作合力。
8.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全力发展以新兴、高端、高的附加价值、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等产业为主的寒地产业经济。谋划推动哈工大AI研究院建设,推动大庆油田研究院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创新,打造高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黑龙江移动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制定提高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激发鼓励措施。组织并且开展“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创新。加快创建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佳木斯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引导龙江振兴基金加大对航空航天、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的投资,探索培育“5G+工业互联网”特色产业。抓住卫星应用发展机遇期,支持哈工大小卫星产业化发展。筹备办好第六届“新博会”。
9.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地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推动制造业与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融合发展,推动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柔性化定制、供应链管理、服务衍生制造等建设,发挥5G商用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扩展“智能+”,为制造业高水平发展升级赋能。加快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实现智慧城市、远程医疗、居家服务、文化娱乐更多的场景应用。
10.加快军民融合发展。以重点领域深层次地融合带动整体水平提升,在基础设施上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机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加大突破力度,发挥我省产业基础和科教资源优势,共同推进自主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核能供热、航空航天及配套产业、船舶及海洋工程配套产业、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军民两用材料及制品等优势重点产业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形成千亿级产业。在科学技术创新上强化交流合作,支持产业技术领域“民”“民参军”发展,促进军地人才共享、研发平台共用、科研成果共推、地理测绘信息共通,构建多主体合作、多学科融合、多技术集成的协调创新机制。
11.发挥旅游引领作用。高水准编制实施全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设计,完善旅游线路布局,推进四季冰雪乐园、极地馆二期等百个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强化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完善民宿、营地、旅游租车等关联服务。用好旅游诚信基金,持续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强化“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影响力。制定黑龙江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培育龙江冰雪文化,全力发展冰雪赛事、冰雪旅游、冰雪娱乐、冰雪装备、冰雪教育、冰雪节庆等活动,延长冰雪产业链,持续开展“赏冰乐雪”系列活动,放大“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品牌价值,加快把冷资源催生为热经济。办好第三届全省旅发大会暨第十一届中俄文化大集,积极支持旅投集团做强做优做实。
12.提高消费有效供给水平。支持哈尔滨创建国家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建设纳入全国试点。加快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促进线上线下协调发展。加强完善促进居民消费体制机制,培育家政服务、技工院校扩招等消费增长点。推进医养康养结合,做活“寒来暑往、南来北往、常来常往”南北合作机制、天鹅颐养城市合作机制,扩大与美日韩养老交流合作。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引导优质养老育幼服务机构进社区,加快发展康复护理、助行助餐等多元化社区服务。加强城乡冷链物流和电商功能设施建设,补齐农产品外销和农村消费基础性短板。
13.积极拓展新型消费。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育发展医疗康养、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新增长点,推动区块链、数字化的经济、蚂蚁金服、网红经济、云服务等快速成长。发展文化产品研制、设计、营销、咨询、孵化等高端服务业,全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和健身产业。办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雪节、啤酒节、时装节、绿博会等特色节庆,引入外部消费,促进假日消费、节庆消费、夜间消费、定制消费,拓展会展经济,“以节兴市”增强城市活力。
14.提升中心城市人口要素集聚能力。实施好哈长城市群规划,以哈尔滨为中心,在一小时辐射范围内,向南推动哈长城市群建设,强化东北三省协同合作,抱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向北推动哈大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万亿级增长板块,打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动力源。注重发挥省内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带动作用,构建两小时辐射范围内的优越交通圈、优势经济圈、优美商旅圈,发展实体经济,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培育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推动绿色发展。
15.加强哈尔滨新区建设。实施好哈尔滨新区规划,创造性落实支持哈尔滨改革创新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意见,推进新区建设与自贸区建设有机融合,为新区建设赋能,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强化资源整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新增公共事业项目布局、重点产业转移、人口要素集聚、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承载能力,支持哈尔滨新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试点,利用好自贸区哈尔滨片区“黄金30条”,围绕“500强”开展招商引资,瞄准“独角兽”进行孵化培育,支持创业创新创造,形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强势增长极。
推进大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制定建设百年油田(大庆)实施意见,促进央地深层次地融合,支持非常规油气科研和开采,以“油头化尾”为抓手,延长“化尾”产业链,形成石化产业集群。落实好促进四煤城转型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政策,围绕战略性新兴替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创业就业等专题组建工作专班开展深度调研,找准问题,有效施策。支持煤化工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煤头电尾”项目优化升级,提升非煤产业比重,科学释放煤炭优势产能,推动石墨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以五矿集团为引领促进石墨资源高效整合、石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大小兴安岭等重点国有林区资源保护和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兴安岭、伊春建设生态林城,实现生态富民。
17.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聚焦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和民营经济,坚持“多予、少取、搞活”,建好县域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民生等重点项目,做好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推动产城融合,打造一批经济强县(市)。立足农业、生态、冰雪、旅游等资源,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实施兴村强县示范行动,促进城乡要素高效流动,集中建设好30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规划打造一批工业、中医药、口岸贸易等带动辐射能力强的特色小镇。
18.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实施守边固边试点工程,完善有利于稳边固边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规划扩大黑河主城区及绥芬河—东宁人口规模,推动边境地区人口集聚、产业提质、开放提效。制定美丽边城及特色边陲小镇建设规划,改善抵边一线自然村生产生活条件,在重点边境城市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落实边境一线常住居民补助政策,培育形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边境城市和特色边陲小镇。
19.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树立总体粮食安全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补齐“三农”领域短板。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实现地力、种子、种植、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全过程安全和全产业链增值增效,巩固黑龙江粮食在“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的地位,坚决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和农业现代化排头兵。新建843万亩生态高标准农田,着力建设国家粳稻口粮战略保障基地和玉米、大豆优质粮源生产基地及种子基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综合产能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
20.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黑土保护,认真落实国家休耕轮作试点政策,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以上,秸秆还田利用率达到65%以上。加快三江平原14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新增置换地下水面积326万亩。全力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推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国际对标,发展地理标识保护产品,落实农业“三减”4500万亩,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分别增加到7650万亩、850万亩。以“两牛一猪”为重点,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确保牛奶产量稳定增长,生猪生产力争年底前恢复到常年水平。
21.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促进一二三产深层次地融合,抓好“两头两尾”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玉米、水稻、乳、肉4个千亿级产业,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增长10%左右。深入推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办好国际大米节、金秋会等产销对接活动,提升优质农产品价值链。构建从农田到餐桌涵盖食品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维护好龙江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信誉。发挥农产品出口导向作用,支持粮食产成品扩大出口,建设高标准出口基地500万亩,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高质量建设域外种植基地。
22.增强农村发展新动能。全面完成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阶段目标,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配套政策和法律和法规。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启动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试点。探索地力补贴与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挂钩机制。开展“百村千社万户”、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方式,培育农业领域骨干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上市企业。支持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3.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打好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绿色有机优势牌,扩大有机食品种植,靠品质、品牌、品味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加工龙头建基地,由市场机制实现种植者、养殖者与加工者高效对接,以需定产,扶持就地加工农产品增值,持续提升农民收入。全力发展农村电商、共享农庄、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广带地入社、带畜入社、入股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分红等模式,向种养加销多领域、多环节、全产业链要增收。鼓励返乡创业,发展劳务产业,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58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00亿元。
24.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突出目标引领,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底图”,构建全省一张图,实现“多规合一”。明显问题导向,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深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做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等工作,构建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5.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支持央企改革各类试点在我省先行先试,快速推进“三大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进伊春森工、大兴安岭林区改革,积极探索国有企业间交叉持股的股权多元化改革模式,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提高运行效率。在省级产业集团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改革,支持与市地开展合作,促进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完成省直、地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脱钩及集中统一监管。快速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开展扭亏增盈、僵尸企业处置专项行动,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增量配电试点项目实施,推进煤电机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逐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快速推进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26.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政策,保障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推进法治龙江、诚信龙江建设,加强产权保护,继续整治“新官不理旧账”,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执行好各级领导联系企业家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政银企保”合作,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开展名企名家名牌培育行动,实施非公有制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发挥企业家才能,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奖励有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加快培育一批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7.持续打造“办事不求人”的政务服务品牌。认真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市县营商环境试评价,推动“办事不求人”成功做法机制化常态化,更好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动态调整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落实哈尔滨新区省级审批权限。推行以“证照分离”为重点的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缩短企业设立时限。加快建设省级电子政务云,大力推进各部门数据集中和交换共享。注重宣传树立营商环境典型,形成推介龙江强大正能量,吸引各类企业和人才“再闯关东”,让“投资必过山海关”变成“投资争过山海关”。
28.提高财税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政策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财政加力提效,压减政府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积极引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财务公司、融资租赁等非银金融机构,推进各类合乎条件的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新设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和专营机构。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办好“金融助振兴—黑龙江”行动。发展科技金融,扩大信贷、保险、期货等业务规模,开发供应链融资等新产品。加快实施推进企业上市“紫丁香计划”,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加大央地企业资本与业务合作力度,提高本地配套率,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和运营效率。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创新”,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
29.大力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全方面提升人才工作质量水平,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支持院士团队建设,抓好“高精尖”人才工程实施,推进企业家培育和成长计划,实施“龙江工匠”培育工程,积极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头雁行动”,完善“头雁+团队+平台+项目”人才集聚模式,留住用好领军人才。启动实施“春雁行动”,对教育、医疗、科研、企业、党政机关等各领域青年骨干人才给予特殊支持。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落实好栓心留人的政策措施,激发创新创业积极性,实行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彻底打通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30.开拓多元化市场。依托“三桥一岛”、东出西联南北贯通路网及北极航道合作,发展通道经济,重点建设好黑河月星物流产业园;建设好自贸区、境外经济园区、绥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发展特区经济;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重点开展与日韩在农业、文化、经贸等领域合作,发展板块经济;加强与欧美等国家在冰雪、旅游、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交流合作,发展纬度经济。与澳新在畜牧业、奶制品等领域合作,与印度、东南亚在信息技术、投资、旅游等领域合作,与中亚及非洲各国在农业项目开发、电力设备等领域合作。
31.推进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高标准推进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抓好集成式借鉴、首创性改革、差异化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实施一批利用外资重大标志性工程,把自贸区打造成为新时代龙江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推动自贸区3个片区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国际化,完善哈尔滨片区综合保税区功能,加快黑河、绥芬河、东宁3个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带。加快融创文旅城、恒大文旅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东北全面振兴增长极和示范区。
32.以相互连通带动对俄合作。加快同江铁路口岸、黑河公路口岸和黑瞎子岛公路口岸建设进程,继续缩短通关时间。推进绥芬河至俄罗斯格罗杰阔沃区间铁路扩能改造及东宁界河桥等互通基础设施提升功能。推动各类口岸、园区差异化发展,把哈尔滨建设成为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的国际物流枢纽及国际贸易中心。全力发展对俄跨境国际邮政小包航空物流。吸引优质公司参与进口农产品、林木产品等大宗商品加工,形成从贸易到加工再到产业的深度发展,研究探索绥芬河—广东铁路运输通道,做大做强木业产业。推动建立广东省、黑龙江省与俄远东毗邻五州(边区)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组织参与好在叶卡捷琳堡举办的第七届中俄博览会。
33.推进对口合作走深走实。复制借鉴好广东改革开放成功经验,以重点项目带动农业、旅游、金融、对俄、园区建设等各领域合作。围绕3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的目标,快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干部人才交流、园区合作共建、科技孵化平台等10项重点工程,以及华为鸿蒙学院和手机生产线个具有标志性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广东先进经验在我省“带土移植”。加强与广东省在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的交流合作,推动哈尔滨、黑河和绥芬河片区与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和广州南沙片区合作协议有效实施。
34.推动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伍军人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培训35万人次。聚焦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做好与“百大项目”建设用工需求对接工作。就业扶持政策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推进四煤城和龙煤集团转岗分流职工再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3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强化医保资金监管,提升医疗保障能力。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加强省级财政对临时救助支持力度,推动民政领域购买服务,推进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保障好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加大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推进托幼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为落实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提供保障措施。
36.办好教育留住人。巩固义务教育均衡成果,加快向优质均衡转型,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0所以上,支持办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建设,提升普通高中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支持有潜质的高校和学科向“双一流”迈进,实施本科“双特”、高职“双高”、中职“双优”建设,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教育培训结构逐步优化。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发展。
37.提升健康龙江建设水平。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2个城市医联体和15个县域医共体国家试点县建设,同步推进11个市(地)和48个县(市)开展省级试点建设,全方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健康龙江”16项专项行动,做好5个国家级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有效推进地方病、尘肺病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持续推进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转岗培训1500名全科医生,为农村定向培养300名全科医生,继续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500名职业医师,完善预约诊疗、远程医疗、结果互认三项制度,大力推进区域就诊“一卡通”,提高群众就医便利度。基本公共卫生人均经费补助标准由69元提高到74元。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构建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38.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一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基层数字文旅驿站、旅游厕所等公共文旅设施。加快智慧广电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施全省广播电视制播高清化升级工程。依托我省体育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以森林徒步、冰雪游乐为主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利用图片视频、体育展馆、冠军群体等载体,打造并深度挖掘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展示体育风采,参加好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推进体育场馆及设施向社会开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拓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39.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棚户区改造,打好主城区棚改三年攻坚战,推进国有林区和垦区棚改任务,实施农村危险房屋精准改造,确保一户不落,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加强统筹规划,及时拆除废弃老旧设施,树立城市美好形象。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全力发展租赁住房,盘活城市、郊区的土地和房屋资源。
40.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加强风险评估预警。快速推进国家东北区域(大庆)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建设完善省、市、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尽快形成上下贯通的指挥网络。加强森林火灾、洪涝等重点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煤矿、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集中专项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辟建更多停车泊位,合理地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设“平安黑龙江”。深化双拥共建,做好退伍军人服务和保障工作,支持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抓好农民工工资集中清欠,聚焦百姓“菜篮子”,保供稳价。加强煤炭保供,做好供暖供气供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