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30年发展汨罗再生资源塑料行业的悲喜历程

日期: 2024-06-19 作者: 客户现场

  30年前,汨罗农村劳动力转移,废品收购业迅速崛起。一大批汨罗人从“拾荒佬”发迹,白手起家,破烂中淘金,缔造了汨罗再生资源产业。新市镇团山村、丛羊村也因交通便利,成为汨罗再生资源产业中心地带,一时风光无两。但如今再提及这两个村庄,让人联想到的,往往是“塑料味”“地下水污染”等字眼。

  高品质的生活,从来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开展再生资源行业综合整治,清理非法作坊,势在必行。然而,壮士断腕,尚需刮骨疗伤。数万百姓赖以生存的财路没了,如何寻找到新的金山银山?汨罗再生资源塑料回收、加工又该何去何从?近日,笔者相继走访了当地村民、塑料企业业主、环保一线工作人员等,了解汨罗再生资源塑料行业的故事。

  初春,罗城连日降雨暂歇,出了个大太阳,来到新市镇团山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空气里是汨罗人熟悉的塑料味,街边空旷,没有了从前的繁忙景象,偶尔有大货车及一两辆豪车经过。阳光暖暖洒下,行走在村中巷道,一道道蓝色大门后,是堆积如山的回收物,还有叮叮当当的声音。

  在一个小院里,张师傅一家三口正坐在小板凳上用锤子、起子清理挑拣小家电外壳。张师傅是河南商丘人,四十多岁,做拾荒货这行十多年了。两年前,因老家“不让做这行”,他和30多个同乡来到汨罗。租一间小院,带着妻儿整日埋首于回收的家电外壳中敲敲打打、挑挑拣拣,将同种物料的塑料收集在一起,破碎后卖给造粒作坊。“房租每年1万,做这个赚的不多,但比打工强。”

  村民郑爹家的院子里,则堆满了各种线材。郑爹是土生土长的团山村人,10多岁便挑着担子收荒货,已做30多年,现从事再生铜加工。从新市黄金街收来的各式电线,运到小院内,由一台破碎机将铜线打碎,经水洗筛出铜屑,晾晒于屋内。靠在墙角不起眼的一小堆铜屑便价值6万元。

  “郑爹,这水不停的流,水费怕是要不少吧!”听到笔者疑问,郑爹回答,“家里有井,可以打水。村里的水不能喝,用于工业还是可以的。”“为什么不能喝?”“之前被污染了。以前很多收电动车电池的,把水搞坏了。”聊天中,笔者得知,此前,环保部门也曾多次来到郑爹作坊,要他停止作业。“如果有好的行业可以转型,我也愿意。”

  转出郑爹的院子,刚好碰上团山小学放学,孩子们在巷子里玩耍,有妇女推着婴儿车散步,街头有人买菜,忽略空气中的塑料味,这里仿佛只是一处普通、老旧的工厂家属区。在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入口处,两侧对联下部已经贴满了小广告,只余八个字在外:节约世界资源、物尽其用。

  与团山村一街相隔的,是丛羊村。传闻,这里是汨罗塑料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沿着一条避洪渠,从入口到高铁桥下,分布着100多家造粒作坊。渠道两侧房屋,多为前住家、后厂房,渠道壁到处能够正常的看到正直排污水入渠的管道。下午4点多,正是放学的时候,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夕阳中沿着河道,踩着单车飞奔回家。他所进入的红色小洋楼规整漂亮,但紧邻的便是堆积装袋的塑料粒子。

  当晚,笔者随环保、公安部门再入丛羊村,对之前关停的两家造粒作坊进行督查。夜晚的丛羊,空气里满满漂浮着塑料融化时的气味。这一头,两家造粒作坊没有作业,而那一头,环保部门发现另一家作坊正在进行生产。杂色的塑料颗粒进入长龙般的机器,出来时便如同咖啡豆一般圆润饱满,废水直排渠道。老板不在场,几名外地工人正在作业、装袋。

  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汨罗数千家塑料回收加工经营户,办了证的不过十几家。丛羊避洪渠沿岸分布着100多家造粒作坊,污水流经丛羊、团山,再从一处名为阳光沙滩的地方,汇往汨罗江。

  “数万人从业,几千家小作坊聚集,只有下大力度、大决心才能解决这一个问题。不然这里关停了,那里又开了,环保部门每天疲于应对。但事情虽难,也有先例可循。以前环洞庭湖那么多造纸厂,不也通过大力整顿,淘汰了落后生产线了吗?”

  据了解,汨罗拾荒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可追溯到清末,“一根扁担,两只箩筐,串乡走户,收旧拾荒”。上世纪80年代,汨罗农村劳动力转移,废品收购业迅速崛起。凭借勤劳,一大批汨罗人从“拾荒佬”发迹,白手起家,破烂中淘金,成为后来汨罗再生资源产业的源头。

  当年,因交通区位优势,新市镇团山村、丛羊村自然形成了一些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从新市镇至城区公路两旁,整整一条街都在搞废品回收,绵延超过6公里。高峰时期,汨罗再生资源交易量已经突破了100万吨,交易额达70亿元,有超过3.5万人以此为生。破烂回收一下子成了汨罗人的主业,农业反成了副业。

  那时,汨罗新的一天一般从凌晨3点开始。每天都有300多辆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涌进城市,一时间水泄不通。2004年,全国各地都开始重视再生资源回收和加工,热火朝天的回收景象成为了汨罗的历史片段。坐等再生资源上门的汨罗人只好“走出去”。

  在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入口处,两侧对联下部已经贴满了小广告,只余八个字在外:节约世界资源、物尽其用

  汨罗人起初在湖北赤壁寻找市场,从一些小店面开始做起,逐渐把网络铺向云南和广东。在前端,收购主在各大城市设立大大小小的废品回收网点,当废品达到一定量之后,依靠物流网将废品运入汨罗,汨罗有现成的分拣和处理企业。塑料品种有2000多种,在数十年的摸索中,汨罗人练就了“慧眼”,能准确辨认塑料品种、估算其价值。

  而为了铺开一张遍布全国的回收大网,汨罗人常年奔波、与废品为伍、看尽脸色。从无到有,除西藏和台湾外,汨罗人办的废弃陈旧物资回收网点遍布中国各省区市,拥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200余家、经营户4000余家、5100多个收购网点。

  2004年,汨罗被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2005年,汨罗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成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次年即实现年交易量101万吨,交易额10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44倍和59倍。2010年,汨罗顺利进入全国推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其后,再次获批为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被誉为“没有铜矿的铜都,没有铝矿的铝都,没有化工厂的塑料之都”。

  破碎铜线年开始,再生资源行业全方面进入“冬季”。2014年包括废钢铁、废塑料、废有色金属等在内的8个主要品种,平均价格跌幅15%,再生资源销量预计下降15%,行业平均利率下降10%到20%,企业退出率占10%。政策层面上,自2010年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停止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后,回收企业几乎再未享受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早在2012年7月,我国就已初步形成由东、中、西部22省区市总共28个示范基地共同组成的“城市矿产”布局网络。按照市场需求、资源供给、经济基础、资源化基础等要素,对中国287个潜在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布局点做多元化的分析,这28个示范基地,资源覆盖率便可达到90%以上。2015年底,我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更是增至49家。

  多重影响下,汨罗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随之缩减。据汨罗塑料制造行业协会会长仇国新介绍,现在汨罗资源回收辐射范围为湖南、湖北、江西,其中塑料行业从业人员约为1.5万人,每年进入汨罗的可回收塑料资源保守估计为100万吨/年。

  废品回收,要经分拣、清洗,其后产出大量废水、废渣。废铜、废铝在焚烧中又会产生大量废气。废品回收与加工变成了一把悬在汨罗人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环保部门多次整治,疲于奔波,却屡禁不止。

  据整治办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再生资源收购加工经营户4462家,有证经营的117家,无证经营的4345家。经营户大多分布在在新市、城郊、红花、古培四个乡镇。

  2012年再生资源回收量157万吨,加工量89.7万吨,实现交易额150亿元。

  一方面,再生资源行业加工经营户乱焚烧、乱冶炼、乱排放、乱堆放、乱搭建“五乱”行为,严重污染了空气、水、土壤等,危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处于产业最低端的汨罗再生塑料产业,并未对本地财政做出太大贡献,而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以汨罗现在的塑料产业状况,是否对本地财税有贡献?笔者分别采访了一业内人士及国税局工作人员。

  据该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估算,汨罗再生资源行业塑料收购户4000多家,造粒生产线多条,若规范运行,预计每年仅塑料一项,保守估计上缴税收可达亿元以上。“非法经营户在收购、破碎、造粒环节不纳税,供应塑料粒子给外地厂家,这样汨罗无形中便流失了许多税收。”

  “税收可过亿”这一说法,在记者正常采访国税部门工作人员时得到否定。他认为,塑料行业污染大,产值小,对地方财税贡献值小。他直言,汨罗再生塑料产业现在处于行业最低端,干最辛苦的话,拿最少的利润,污染却最重。这种形势下,再放任行业粗放发展,不过是让汨罗人民一起为蝇头小利背下环保债。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我国各类废弃物产生量居高不下,年均增速在10%以上。其中,大宗废弃物每年产生量超过40亿吨。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空间大,产业链条长,吸纳就业能力强,但治污还债却绝非良方。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发布的《关于快速推进再生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管理制度健全、技术装备先进、产业贡献突出、抵御风险能力强、健康有序发展的再生资源产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

  横向比较发展循环经济的江西丰城、江苏宿迁、广东清远等地,记者看出,环境污染、垃圾围城、无序经营都曾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多年延续下来的小规模废弃陈旧物资回收加工模式,建立在高额用水量和超标排污上,却利润微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是必然之路。

  江苏宿迁耿车镇,曾经是华东地区顶级规模的废旧塑料加工基地,最高峰时加工户达8000多户。规划转型发展时,当地政府主要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打造塑料制品生产基地,全力发展塑料精深加工产业和可降解塑料产业;另一种是鼓励废弃陈旧物资回收加工公司及从业人员开展网络创业,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及优质地产品,该镇规划建设了占地1300亩的电子商务产业园,重点培育“互联网+家具”品牌优势。

  为让广大转型户、企业更好了解扶持政策,当地政府编印了相关的宣传册,送到每一位志在转型创业的人手中。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后援支持方案,坚决杜绝转型后就失业的情况出现。截至2016年底,宿城区原有的4887户废弃陈旧物资回收加工经营户已实现转型2523户,占比51.6%;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有的1707户经营户、涉及从业人员3796人,其中创业101人,就业2566人。

  而在江西丰城,为避开产城融合带来的“治污还债”老路,该地循环园区管委会主动作为,坚持周边污染治理和固废处置,加强ECO保护与修复,先后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对周边村庄开展生物修复和化学治理工程。落户园区三期的江西省危废处置中心项目已全面启动,建成后将实现对全省区域的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

  未来:“两网融合”之下的再生塑料改性进入2016年,再生资源行业的最大动态,是政府主管部门正着力准备推动“两网融合”,以破解垃圾围城,促进全国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部分地方政府慢慢的开始试点“两网融合”发展,北京率先发力,组建大市容市政委员会,将原来商务系统管理的再生资源划归大市政统一管理。在新形势下,再生资源企业顺应发展潮流,与环保、环卫企业深入合作,形成涵盖环卫、再生资源、物流的完整产业链,是新的商机。

  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加工对普通料进行质量升级,为其改性,是废塑料再生利用创造较高利润的重要手段。由于塑料品种十分繁多,下游企业对再生塑料颗粒的品质要求各不相同,废塑料再生利用公司能够客户目标为产品方向,将改性技术作为竞争核心,攻克废塑料再生产品品质不稳定这一难关,为废塑料循环利用产业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社会经济发展,大量产生废弃塑料,若无法科学有效地处理,应允而生的就是社会问题;而通过加工改性,改良出可利用的环保型塑料制品,本身就是对环境的有利保护。塑料加工制造是一个朝阳产业,大有文章可做。要提升其内涵和品质,就要转型生产对环境无污染的新型产品上来,延伸产业链。”仇国新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汨罗人,自己伴随着这座城市一起成长,看着经济发展慢慢的变好,大家生活水平慢慢的升高。他希望,通过引导废塑回收加工业健康发展,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