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季,又是一个醉人秋。时下,兴安盟百万亩稻浪飘香,经过近半年充足阳光和雨水的哺育,颗粒饱满的水稻已经沉淀出成熟的本色。
稻米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全世界的主要食物之一。“一粒米”的前世今生,凝结着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汗水,映照着中华文化的万千气象。
中华大地上的古人对水稻一点儿都不陌生。早在一万多年前,水稻就得到了长江流域先民们的青睐。沿着长江一路向东,在中游的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几粒碳化的稻壳和稻谷,在距今1.2万多年前的遗址中被发现,后被证实是普通野稻向栽培初期演化的原始古栽培稻类型;在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再次发现距今1.2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植硅石……
漫长历史演变,先民们不断对野生稻进行筛选和栽培,它的生物特性和形态特征随即改变,终于成为适宜人类食用的栽培稻。我国特有的稻作农业体系也逐步形成,包括水田耕种技术、节气和历法、谷物加工方式和蒸煮粒食习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开始,到北宋王朝建立的公元960年,小麦一直充当着中华粮仓里的主角。这一时期,尤其是经历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纷乱,随着人口大量南迁和一直增长,小麦已经无力养活当时的民众。关键时刻,适应能力和产量超强的占城稻站了出来,夺取了“霸主地位”。北宋初年,占城稻被泉州商人从东南亚带到了福建等地广为种植,直接刺激了两宋时期人口的大爆炸。占城稻,让中国人口数量首次突破了1亿大关,然后便进入了缓慢的增长期,直到明末清初,农耕区的人口基本上维持在宋朝的水平。
“稻花香里说丰年”,绝不是南方长江流域才有的画面。在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等北方地区,同样有久久的稻作历史。地处北纬46°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带的兴安盟就是这里面代表。
这里拥有纯净无污染的天然河流水源和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土壤,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100多年前,稻米种植产业来到塞北草原,与这里的碧水蓝天和特殊草原生态气候相适应,通过近百年种植驯化,繁衍成为独具特色的“草原稻米”。
兴安盟种植水稻的历史,也能说是一个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习俗逐渐融入草原民族民俗的历史佳线年。因乌兰浩特市三合村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宜开发水田,第十二世扎萨克多罗札萨克图郡王乌泰自辽阳迁50户朝鲜族人至原札萨克图旗所在地——三河屯。从此,勤劳智慧的朝鲜族人民开荒引水,胼手胝足,精耕细作,开创了三河村水稻栽培历史的新篇章。
“一开始村里只有朝鲜族村民种植水稻,后来其他民族群众也不断加入进来,因地制宜发展水稻种植,村里的朝鲜族群众无私地将选种、插秧等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各族村民在一起耕耘收获。”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许忠峰骄傲地说,130多年来,各民族团结互助一起发展水稻产业,现在全村水稻种植培养面积已超越1万亩,慢慢的变成了兴安盟有名的水稻之乡。
绰尔河是兴安盟扎赉特旗的母亲河,也是扎赉特旗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在扎赉特旗绰尔河农耕博物馆,收藏着2000余件上世纪50—70年代本地农民使用过的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具,它们无声讲述着绰尔河流域稻作文化的发展故事。
“扎赉特旗是兴安盟水稻生产主产区,我们在展厅内以‘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为主线,收集本地农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想集中反映绰尔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发展过程,这既是农耕历史的再现,更是饮水思源的深刻回忆。”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宣传委员赵艳红介绍说。
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一碗油汪汪、香喷喷的大米饭,曾经是扎赉特旗农牧和科学技术局农业推广研究员刘复伟心底最甘甜、幸福的梦想。刘复伟所说的大米,就是绰尔河水浇灌出的稻米。在上世纪70年代,绰尔河岸边朝鲜族村屯是当时扎赉特旗唯一的水稻种植区,那时的“兴安盟大米”就凭借其高品质开始崭露头角、走出“深闺”。
扎赉特旗音德尔镇绰勒银珠米业的“当家人”朴成奎,是有名的全国种粮大户。他在绰尔河畔长大,看着家中祖辈种植水稻,对水稻种植有着特殊的“优粮”情怀。从传统单打独斗的水稻种植,到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再到成立稻米加工厂,形成产、加、销产业链条,朴成奎说,他见证了兴安盟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程。
如今,兴安盟把水稻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产业振兴的优势支柱产业,在扎赉特旗建成了以水稻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稻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区第一。
淘洗历史、糅合时光,无法复制的区域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的种植方法造就了兴安盟大米的独特品质,成为当地的支柱产品,养育着一方劳动者,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餐桌。
“‘兴安盟大米’最大特点是香、糯、甜,口感松软顺滑,自带清新稻香味,家人吃了都说好。”家住包头市的陈玉清品尝过一次兴安盟大米后,就成了其忠实“粉丝”。
高品质大米的诞生,有“地利”的优势,也蕴含着“人和”的因素。耕种模式的匠心独运,滋养出兴安盟大米的一世香名。
近年来,兴安盟通过品牌培育与产业化经营,打造“兴安盟大米”品牌,2015年“兴安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成功,并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十大好吃米饭”“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新锐品牌”等多个国家级称号,品牌估值超过180亿元。如今,“兴安盟大米”已成为“东北上游 净产好米”的典型代表,成为兴安盟农业的“金名片”。
从长江流域一株逆袭的“野草”,到草原生态“味稻”香飘四方,水稻的身姿如江水般柔婉,在祖国北疆的黑土地上茁壮生长,带着一年又一年丰收的希望,扎根于华夏的壮丽山河,为乡村振兴汇聚起磅礴力量。(记者 高敏娜)
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