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争日,夏争时。入伏后,强烈的阳光、高热的温度、突然的阵雨,快速催熟了稻谷。在普迹镇新街村,田野上,饱满的金黄色稻谷将稻秆压弯了腰。风吹稻浪,清香阵阵,浏阳市湘学种养合作社这片800多亩的稻种迎来收获季。
走在田埂上,合作社负责人、52岁的张湘安不时弯腰拔一根稻穗,细数所结稻谷的数量。不远处,四台收割机一路轰鸣,今年的谷子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不错!
张湘安是普迹镇的种粮大户,也是浏阳市十佳乡村工匠,种植水稻将近30年,从事水稻制种25年,今年共种植了1200多亩水稻。俯身耕耘、不辞劳苦,他的稻田里屡屡收获惊喜--在当下许多早稻亩产只有六七百斤时,他种植的早稻亩产达到900斤;在目前稻种的亩产量多为300斤时,他的稻种亩产量基本能保持在400多斤。
凭借过硬的技术,张湘安带头成立了合作社、开办了农机公司,还挑起了全镇早稻育秧任务,带着乡邻一起干,引领大家通过产业致富……张湘安把汗水流进田地,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注入这片家乡的土地。
烈日高悬,衬得天更蓝。7月30日,普迹镇新街村大王坝老屋组,记者在一片田野间见到了张湘安,眼前这一大片一垄接一垄的田地里,都是他种植的水稻。
朴实,坚韧,一件汗湿得可以拧出水的简单T恤,一顶竹编防水斗笠,一双方便穿脱的塑料拖鞋,这是张湘安给记者的初印象。通过交谈显而易见,他朴实、不善言谈的外表下,包裹着对农业、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俗话说“早稻收割抢日,晚稻插秧抢时”。最近一段时间,张湘安分身乏术、忙得“起飞”,早就约定了的采访也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持续了几天。
张湘安今年流转了1200多亩田地种植双季稻,7月中下旬,他种植的400亩早稻已经收割完毕,并进行了晚稻栽插。最近,他正在忙的是800亩稻种的收割与晚稻的抢种,“早收与晚收、早栽与晚栽都有很大区别,我们现在是争分夺秒,越快越好啊!”
盛夏,室外气温非常之高,热得人有点喘不过气来。顶着日头,张湘安满头是汗,他刚刚在烘烤房督促赶紧将湿稻谷烘干,又马不停蹄奔赴田间,调配收割机械。近期强对流天气频发,阵雨时不时“光顾”,张湘安不仅配齐了收割、耕种等农用机械,同时在人手的调配上也做足了准备。看着收割机在田间不停穿梭、运粮的拖拉机一趟又一趟来回,他紧张的情绪才稍显放松。
张湘安和记者说,当前稻谷含水量高,又面临着高温天气,运回的稻种,必需马上进行烘干。“大量堆放的稻谷,如果烘干不及时,在高温作用下很容易发芽,所以停不下来啊,不时刻盯着哪里能放心!”
那边刚查看了抢收情况,这边又快步换地方了解抢种情况……为赶农时,连日来,张湘安在抢收的同时,也在加快整地,只见地里的大马力联合整地机正在进行深松作业。“完成收割后,第一时间开展整地工作,使其全部达到待播状态。”张湘安说,农机手会跟进打田,之后抢种育好的秧苗。
水稻汲取阳光和雨露,在土壤的孕育下生长,人的力量有时是微小的。但由于水稻很娇弱,一生备受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这时人的力量就很重要,要掐准节气,适时进行干预。为此,每到水稻分蘖、拔节、孕穗、抽穗、扬花、灌浆等关键点,张湘安就特别忙碌。
一环接一环,各项工作都被张湘安安排得妥妥当当。而这份熟练,源自于他近30年的水稻种植经验。年轻的时候,张湘安就跟着家人种过田。不过,他正式以种水稻为职业,还得从1998年带着团队前往海南种水稻算起。他种的可不是常规稻田,而是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的制种田。
张湘安是吃得苦的人,在海南,12月秧苗下田后,他就像照顾小孩一样守着秧苗,随时观察秧苗状态,直至来年5月稻种收获。来不及庆祝,他又要赶到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再种一季。
汗水不断流淌,奔波来往,这一干就是8年。在制种基地,水稻品种不断在更换,单调孤寂的田间生活却不断锤炼着张湘安的技艺。2006年,外地制种受到地租和人力成本上升影响,张湘安干脆回了家,流转土地在家创业。
“刚开始只种几十亩,后来越种越多,2014年成立合作社后,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开始购置各类设备,2017年干脆成立了农机公司,实现全程机械化,到现在,田地已经扩展到1200亩了。”寥寥几句话,张湘安说完了自己的经历。不过,当说起擅长的制种工作时,他的话语又密了起来。
“制种1亩地,起码能供100多亩田用。制种与常规水稻种植有很多地方还是不一样的,它程序繁、强度大、活精细,更讲究技术。”张湘安举例说,比如插秧环节,杂交稻制种所需的父本、母本要错时栽插,之后田间要反复去杂,及时拔除杂株和变异株;期间还需要多次喷施“920”(注: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穗茎伸长和开颖,之后还要在扬花期的正午高温时间进行“赶粉”等。
赶粉,也叫抽穗扬花,是制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杂交稻制种所需的父本、母本从播种到开花的时间不一样、生长情况不一样,为保证两者花期相遇,开始之初就要倒排工期。张湘安以现在种植的一个品种为例,其父本从播种到开花需要85天,母本只需要68天,因此他会提前20天左右播种父本,插秧也会相应提前,然后根据父本的表现情况,在进行母本栽插时决定是深插还是浅插。之后,持续不断观察叶期、分析花期,适时通过水肥等进行调节,确保父本、母本的花期相遇,“最近一段时间要随时观察、随时做出调整,一旦两者花期遇不上,授粉不成功,那这一季就白忙活了。”
一年到头,张湘安把田间地头当成了“工作室”,精心呵护,让每株秧苗都茁壮成长。张湘安说,做农业没有捷径,只有深入田间,才能有所作为。他的回报也很甜蜜——今年,他种植的早稻亩产超900斤,制种田亩产400多斤,与往年相比,产量又有所增加。
“这样的成绩,对于开展大面积种植的农户来说相当的好了!”普迹镇农业农村办主任袁意存对张湘安躬耕几十年非常钦佩,“他对农业是有深厚感情的,他一年到头基本都在田里,也正是这种用心、耐心、尽心,才让他的技艺日益精湛。”
不仅种出的水稻产量高、米质好,张湘安育出的稻种也不愁销。“我与多家种子公司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制种植,一年生产的二三十万斤种子都是直接送到种子公司去。”张湘安说。
因为深得种子公司的信任,张湘安还帮种子公司担起部分新品种的监测任务。在张湘安的屋前,就有一块受到特殊照顾的稻田。这片翠绿挺拔的稻田由多个小块组成,稻秆上还用白色标签做了标记。
“这一亩三分地上,一共种了58个品种,边上还有一块不到一亩的田,有29个品种。”张湘安随意就选出了长势好、表现优的品种,“你可别小看它,结实率很高,稻穗有半条胳膊那么长。”
张湘安进一步介绍,水稻优良品种的育成,从选育到审定,要消耗多年时间,而且有些在这个地区表现得很优秀的品种,放到别的地方试种,却也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不抗高温、不抗低温、不抗倒伏,或者对某种气候比较敏感,“试种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恰逢下雨,他抽空小憩一会后,又开始检查耕种机、收割机等机械,“大家伙靠着机器吃饭呢,耕种、收割不能离开它们。”如今,张湘安拥有80多台各类农用机械,对于机械化助力粮食生产提速增效,他感受深刻。
8月5日,张湘安完成了稻种的全部收割任务,种子进仓、晚稻插秧“无缝衔接”,他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站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张湘安的“稻事”还在不断书写着新篇。
生于斯、长于斯,张湘安对家乡也是充满着感情的。因自己有技术,他便依托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在2018—2020年,湘学种养合作社是新街村产业帮扶的合作社,张湘安牵头带领新街村8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他与新街村等村干部一道,结合每个户子的真实的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帮他们规划产业体系,赠送肥料和种子,为他们进行产业技能培训等。不仅如此,为了将物资发放到位,即使天气炎热,他也常常背着80斤一袋的肥料、拿着种子,挨家挨户地送到帮扶对象手里。
“作为一名党员,张湘安发挥了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新街村村干部李小罗介绍,张湘安是村上的一名村民代表,乡邻们遇到什么难题,他都愿意搭把手,比如家庭矛盾纠纷、水圳堵塞、抗旱等,只要他和他家机械能解决的,他都是随喊随到,“先帮助村民办好事,再干自家的活儿。”
这些年来,张湘安年年都会向村上捐赠大米,用于慰问困难家庭。即使是素不相识,他也满怀善意,多次帮助并不相识的村民。
对于张湘安的事业,他的家人都十分支持。张湘安之所以能全身心操持稻田里的一切活计,也离不开妻子宋春华这个“坚强的后盾”——不仅井井有条地料理着家中的一切事务,地里请人来帮忙,也是由宋春华负责后勤。“累是累点,但是入了这一行,就应该要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宋春华说。
这两年,作为镇村两级的种粮大户,张湘安又挑起了普迹镇全镇早稻育秧任务。一到育秧时节,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便是踏进湿润的田里,掀起薄膜查看秧苗长势,之后再到催芽室查看种子发芽情况,忙得“脚不沾地”。
“我是党员,也是村民代表,为群众办点实事、带动困难群众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张湘安说,他热爱土地,一辈子种田,虽然累,但想到这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自己能去参加了,感觉很荣幸。